当前位置:知识百科 > 正文
东北抗联游击战争大事记_东北抗日游击战序幕
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一支英勇的部队,其历史源远流长,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、反日游击队和人民革命军。这支军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,他们在日本侵略者的后方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,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,为全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援。东北抗日联军的牺牲精神,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、宁死不屈精神的生动体现。
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,其中第一、二、三、六、七军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的,而第四、五军则源于王德林的救国军和李杜的抗日自卫军。第八、九、十、十一军则是由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发展而来。例如,1936年7月,第一军由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,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;1936年3月,第二军由第二军改编,王德泰任军长;1936年7月末,第一路军由第一、二军合并,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。这些军队在各个时期都经历了改编和扩编,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:1936年至1937年是其组成和游击战争的高潮期,1938年至1939年配合全国抗战,1939年至1940年面临包围的极端困境,1941年至1945年则转向小型游击战和苏联整训。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,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坚定的抗日决心。
扩展资料
1932年(民国二十一年)1月至1945年8月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3省和内蒙东部地区反抗日军侵略的作战。